棚改便民综合服务大厅为棚户区居民提供了暖心的服务。
康泰小区等保障房工程的建设,让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安居梦。
从工矿到城市,从破题到攻坚,在城市棚户区改造推进过程中,海南区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;从棚户区到楼房,从忧居到优居,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安居梦。
棚户区居民的安居梦
站在窗前向外望去,楼前绿化带里绿意浓浓,硬化的路面上干干净净,宽敞的广场里孩子们在追逐、欢笑,居民相互打着招呼,一派和睦的景象——这幅温馨的画面,虽然许多人早已享受到了,但却是在拉僧庙地区平房里居住了30多年的闫凤英所盼望的。
拆迁了,终于要拆迁了!2017年2月,闫凤英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时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同年10月,闫凤英告别了已居住30多年的老房,搬进了海南区的康泰小区,住上了新楼房。
“平房太老旧了,没有统一的下水,冬天还得劈柴烧火,而且环境也不好,路上大车一过尘土就往家里飞,窗台上、家具上,哪儿都是尘土,擦也擦不过来,不适宜居住。”闫凤英说。
说起住在拉僧庙棚户区的日子,闫凤英说,尘土的脏、冬天的冷还能凑和,最怕的却是上学孩子的安全问题,“道路是老道路,而且居住区又离大企业近,大车、小车来来往往,孩子上下学的安全让家长天天操着心。如今,我们棚户区的居民陆陆续续搬到了城区楼房里,居住地离学校、幼儿园都不远,学校、幼儿园的条件也比以前好,经过的路口还有志愿者和交警维持秩序,家长放心了不少。”闫凤英说。
数字彰显“民生蓝图”
“‘十三五’期间,续建保障性住房3000套,新建保障性住房7000套。通过发放租赁补贴、实物配租和租售并举措施对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实现应保尽保。”这是海南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“民生蓝图”。
数据显示,2015年,海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8.8亿元,其中开工新建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、共2637套,分别为康泰小区项目826套、和谐小区二期项目732套、佳和小区项目1079套;购买限价商品房项目1个383套。
2016年,海南区通过新建安置房、货币化、消化存量商品房三种安置方式实施完成棚户区居民搬迁改造,其中规划三个安置小区新建安置住房1746套,消化市场存量商品房290套;同时,还可以通过货币化补偿自愿购置海南区的安置住房,或使用货币补偿款自行选购市场商品房。2016年年底,海南区新建、续建保障性住房3887套,直接货币补偿搬迁安置居民2005户。
2017年,海南区棚户区改造任务为3800套,项目总投资18.4亿元,将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办法完成棚改任务,货币化安置率达到100%,棚改居民可使用补偿款在全市自主选购住房。
温情服务更加贴心
告别旧房子,喜迁新居室,过上新生活。2017年10月7日,对于闫凤英来说,是个大喜的日子,他们住进了盼望多年的新楼房。
“现在,我们小区的许多居民都是以前拉僧庙地区的老住户,他们有的像我一样已经搬进来了,有的正在装修,不久之后也能搬进来,还有的拿上了新房的钥匙,正筹划装修。那些还没有拆迁的住户,更是盼着赶快搬进城区的新楼房呢。”闫凤英说。
如今,不仅是拉僧庙地区棚户区的居民开始了搬迁,拉僧仲地区、公乌素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也在同步实施中。
“疑是民间疾苦声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拉僧庙地区、公乌素地区、拉僧仲地区棚户区的住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是典型的城市棚户区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,兑现了区委、区政府对城市棚户区老百姓的承诺,也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看到了海南区城市棚户区旧貌换新颜的“曙光”。
一个城市,只有在变化中成长,才方显厚重;一个城市,只有在变化中蜕变,才方显茁壮。民生工作千头万绪,集中到一点就是“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”,棚户区改造,让百姓住上安居房、宜居房,既是一项惠民实事,也是海南区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的现实所需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为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搬迁改造,海南区制定征迁方案、入户征求意见、及时发布公告、组织开展征迁,同时统一拆迁政策、统一拆迁补偿标准、统一拆迁优惠政策,让拆迁居民吃上了定心丸;负责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棚改政策和补偿办法,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,深入到每一家每一户,倾听居民的心声,做好政策的宣传与执行,快速完成丈量登记,尽快与居民进行协议签订和搬迁拆除。
为向棚户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、全面、便捷的服务,海南区还设立了总建筑面积6750平方米棚改便民综合服务大厅,设置保障房选房核定、保障房材料审核以及供热、广电等14个服务窗口。同时,区棚改办、拉僧仲推进组和综合协调组、调查摸底及信息平台建设组、融资及财务管理组、搬迁安置组、施工管理组、社会保障组等7个专项工作组整体进驻服务大厅,切实保障了棚改工作的协调运转、整体推进。
棚改,改善了人居环境,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海南区将抓住发展机遇,以惠民生为本,拓宽融资渠道,提升配套设施,让更多的人从棚户区搬进新楼房,让百姓心中的“忧居”,变为曾经、变为记忆。
下一篇:#延安装修